都說人的觀念是會變的,對于編劇這個工種,樓主愛的深沉做的最久,以前也發表過一些胡鬧的拙見,除了加精的那個,樓主打算都刪了~
總結一下放在這個帖子里,方便大家看,也改正一些之前有失偏頗的觀點。
大家看的時候千萬要用辯證的眼光,樓主自己也是個半文盲,讀書少容易被人騙的那種,所有經驗都是寫出來的,經常會嫌棄昨天的自己。
不過經常自我批評也是個好習慣啦,能進步就是。
寫下這個帖子,我還是不能保證它都是對的,但是好歹也是一年來吸取的教訓,希望多少幫助到新人,或者能跟各位同好交流一下也是好的。
別以為看教程多你就會啦,對于編劇啊,寫手啊,畫手啊,你除了不停的練并沒有別的進步方法。
所以這些經驗分享只是一些指路啦,路,還是要自己走的
目錄樓~
part1:交流篇
part2:重中之重,怎樣寫一個讓人聽的懂的劇本
part3:新人難點篇,分三部分:分幕、轉場、場景搭建
part4:音效篇&一些氣氛渲染學習
part5:追求細節,追求更好的表現。也就是進階篇
part6:關于原創編劇的一些拙見。
part1:交流篇
今年在微博上看到不少其他工種針對編劇提意見的問題。
如果你也像樓主一樣比較關注圈子里這些動態,可能會發現大家提的意見多而雜而且很多是互相矛盾的。
比如后期A說編劇不要把音效啊BGM啊寫那么多,后期也是個創作者不是機器。
后期B說某編劇音效場景寫的太粗糙完全沒靈感。
導演A說編劇感情提示寫的太少。導演B說編劇感情提示寫的沒用。
感覺都要迷茫了呢,是么。
其實,我們做廣播劇,不論是哪個工種,都是離不開交流的。這是一個交流為本的圈子。
樓主也看到過很多編劇吐槽說自己的改編本說被坑就被坑了,現在坑斜櫚刈咧類的。
其實說到被坑樓主不是很能感同身受,因為樓主一般都會在接之前先調查作品,然后和策劃說好,如果策劃要坑那么授權轉給我我自己做。除了新人那一段被坑過一個本,樓主真的沒被坑過本子_(:з」∠)_有些編劇說什么十個本能有兩個能做出來就算不錯了樓姓嫘男奶邸
說到底還是交流。
首先,和策劃要交流好,這個劇你要參與到什么程度,有些編劇習慣交了本什么都不管,有些編劇是要監督選角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比如樓主)。
提前說好了就會把產生矛盾的概率降低啊。
然后和導演交流感情提示的問校有些導演習慣自己和CV交流感情的問題,有些導演習慣讓編劇寫好。
最后,問問你們劇組的后期需要什么樣的后期提示,大部分后期會跟你說隨便,那你就按自己的習慣來,有些后期會要求你只描述場景和發生的事情就好,連音效都不用寫。
總之,這些都是小事,交流辛擻淇旌獻韃⒉荒眩對于編劇來說,感情提示啊,后期提示啊之類的,確實也不是重點。
part2:重中之重,怎樣寫一個讓人聽的懂的劇本
這兩天聽了兩個新人劇,都聽的一頭霧水,聽完沒聽懂講的是什么。
那么不管你這個劇CV和后期多么厲害,都是一個失敗的劇了,劇本是一劇之本,寫一個能聽懂的劇本,“聽”懂,注意是“聽”懂,一個能聽懂的劇本是一個好劇本的基礎,在能聽懂的基礎上,再去給劇本加深度和趣味性。
因為廣播劇的特殊性,沒有畫面,沒有文字,只有聲音,再加上嗉易⒁飭Φ奈侍猓要做到能聽懂其實需要注意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一、 主線梳理清晰。
關于怎么整理主線,樓主的另一個編劇教程內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廣播劇編劇新人的基礎教程和編劇思路在這個帖子的四樓到八樓,根據劇本舉的例子,應該比較容易看懂。
清晰的主線有助于理解,過于雜亂的主線會干擾聽眾判斷重點劇情。
另提幾點:
插敘的處理:
發現很多編劇似乎很愛把主角過去的故事做成插敘放進主線,這并沒有什么不對_(:з)∠)_但是令人比較頭疼的是,有些編劇插敘的劇情總是怪怪的,讓主角做個夢感覺也沒夢到什么有用的東西,回憶一些往事也不知道是回憶來干什么的。插敘既然放在主線里,是要為主線劇情發展做貢獻的。如果讓主角夢到什么東西或者回憶起來什么事情,一定是要有用處的。而回憶的部分不要太散亂,起碼要聽得懂中心,插敘部分要對主角的行為產生影響(促鮒鶻巧釧寄臣事、預兆重要角色登場、導致角色性格改變等,都屬于產生影響)
角色的取舍:
小說角色眾多時往往會刪除或合并一些角色。如果說在愛情為主線的文中,配角的作用是為主角推動感情線的,那么作用相似的角色可以考慮合并,一是聽眾對角色的辨識高,二黽跎偃嗽筆褂茫ǘ暈揖褪遣幌胝夷敲炊郈V)
在長劇中尤其如此,聽眾能夠記住的角色本就不多,應盡量讓每一個出場的角色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過于相似,作用相同的角色不必反復出現,給人審美疲勞而且不易辨別。
盡量做到出場一個角色就讓人記住一個角色。
二:情節緊湊,嚴密。
情節不要過散,上下之間要有關聯
看影視劇的時候,你可能會會喜歡蒙太奇手法,但是對于廣播劇這個卻不怎么通用。
看小說的時候,作者可能突然就寫起了景,渲染氣氛。
但是這些對于聲音不通用,人在聽東西時注意>比較容易分散,你天馬行空一下,聽眾非??赡芟衲阍诟邤嫡n上走神了幾分鐘——聽不懂了。
幕于幕之間最好有比較嚴密的鉤子,劇情轉換最好要有預兆。
三:臺詞要明晰,不要模糊。
不要用音效代替臺詞!
舉個例子
女收銀>:(禮貌)一共三十元。
【扔下三百個硬幣】【硬幣撒在桌面上的聲音】
女收銀員OS:這人有病吧。
上面那個例子,如果看劇本的話我們理解,這里是說有人付款拿了三百個一毛錢,于是編劇君讓后期君找扔下三百個硬幣的音效……
(╯‵□′)╯︵┻━┻先不說扔三百個硬幣這個音效怎么找,就說聽眾聽劇吧,我們能聽到的就是扔硬幣的聲音,然后收銀員罵人家有病。腦補能力強的可能能聯想到,腦補能力不強的誰知道收銀員干什么罵人家有病啊!
修改方式:
女收銀員OS:這人有病吧!扔給我300個一毛錢硬幣!
就這么輕輕松松就能聽懂啦。
聽廣播劇聽不懂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比如我在這里聽不懂了,我很可能就會去思考這里到底講的什么意思,于是下面的劇情播放過去了,于是……又是上高數課走神三分鐘的效果呢。
在寫每一個音效之前,灰想想,脫離了臺詞,你這個音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不要隨隨便便用音效代替該有的臺詞。
四. 場景明確,時間地點清晰
處于哪個場景,不要都靠音效和BGM。
廣播劇的根本還是人物對話,音效和BGM終究只是輔助。具體請看場景搭建相關~這里不多贅述。
注意場景搭建的同時,要注意告訴后期場景所處的時間地點。松林里和竹林里是不一樣的,晚上和白天也是不一樣的,這些相信后期比我們研究的多,你描述好了交給后期吧~
part3:新人難點篇,分三部分:分幕、轉場、場景搭建
首先分嗥獈
為什么要分幕:
幕,或者說場景,在廣播劇劇本中,是確定節奏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為什么我們要分成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去寫劇本呢,除了方便自己控制劇情節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方便后期。
回答幾個常見問題:
1.怎么分幕?
答:幕,或者場景,是一個空間范圍,或者一個氣氛范圍內,所展現的一些劇情。前面的好像看不懂?我們說明白點,現在你的主角配角在竹林里,那么此時的氣氛就應該是幽寂的,BGM應該多用笙啊簫啊之類的烘托這種氣氛,在松林里,就會比在竹林里要厚重一些,BGM肯定不同于竹林的幽寂。
這一幕的劇情在百貨大樓里,那后期就會注意周圍的氣氛,嘈雜的人聲等。
例如一個竹林場景,后期就知道了,我去找個這樣那樣的BGM,用一些風吹動竹葉的音效啊,腳步聲也是踩在落葉上的而不是踩在石板上的【當然最好把提示寫出來,畢竟不是每個后期都會注意到這些細節的東西,此處參考part1交流部分】
盡量讓一幕中的人物對話發生在一個場景里,這樣利于后期搭建場景,過分頻繁的轉換場景,不僅不好控制節奏找BGM,也不容易聽懂。
2.怎么掌握分幕的節奏?
答:每一幕,都應該有起因經過結果這些要素,不要⒚其妙的開始又莫名其妙的結束,比較單調的場景,如咖啡廳啊,室內啊,戲份就盡量縮減,把該交代的劇情交代完,因為如果場景缺少音效,為了不干只能去鋪BGM,而BGM響太久,兩個人總啰嗦個沒完的話,聽起來是挺煩躁的,聽眾并不會那么耐心,我們要做到【沒有尿點!】哦耶!
3.一幕多長合適?
答:普通的幕把這個場景發生的東西講清楚就可以,還有一些比較短的幕,通常有特殊作用,比如懸疑劇中突然切換到一短幕,鏡頭從破案者轉換到兇手,給兇手幾個“特寫”,讓大家提心吊膽的同時知道案子快破了,高潮要來了,劇情開始有意思了等等,除了這種特殊作用的幕,其他的中規中矩就好,不要太長,單調的場景太長會顯得累贅。
轉場:
就是這一幕結束下一幕開始。
關于轉場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劇情的銜接
所謂劇情的銜接,就是兩幕之間的關系,或者說,過狻
小學的時候都學過什么叫過渡吧!什么叫過渡句什么叫過渡段吧!
劇情之間最好有過渡,不要總是毫無征兆的跳躍到差別比較大的場景里,當然不是完全不能跳,畢竟寫文也沒有非得一章寫一個過渡段,把握好這個度,能聽懂就行,總是跳來跳去的話,你做的是劇還是獾破!
舉幾個例子吧:
1幕結尾,男主對女主說,我們去坐旋轉木馬吧,2幕開頭,游樂場旋轉木馬場景開始,達成劇情進展過度。
1幕結尾,男主對女主說,那個誰誰誰,他怎么樣怎么樣,二幕開頭,視角切換到男主說的那個誰誰誰身上,達成人物視角轉換。
1幕結尾,男主說好困啊睡一覺吧,2幕開頭,女主叫男主起床,換場景,達成時間過度。
1幕結尾主角們發生了一些事,2幕開頭有個小侍衛喊:報告大王,昨天聽說了誰誰誰他們怎么怎么怎么樣了。這樣就有了個劇情回憶過渡。
這些過渡方法會讓你的劇情更緊湊,當 不止這幾種方法,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處理方式~
有人問,這些銜接原著沒寫怎么辦。
你是個改編編劇!跟我念,編劇!不是搬運工哦,不可能每一幕劇情都是原作里有的,很多東西你要自己腦補自己腦補自己腦補
2. 音效
轉場時使用的音 。
現在大部分幕與幕之間,使用的是淡出上一幕,淡入下一幕的交叉疊化。
或者一幕結束后空白幾秒入下一幕,讓聽眾清晰的了解這是轉場了。
編劇會這么寫:【BGM以及場景音效淡出】【空白2s】【音效等淡入】這種方法其實編劇不寫,也是后期常用的。
還有一種是“場景切換音”
比如《我們假戲真做吧》,如果聽過的話你會注意到每兩幕之間都有“秋秋~”這樣的音效,也是一種提示聽眾轉場了的方法。
另外有音效轉場。
舉個例子:機場送別的場景后,經常就會用飛機起飛那個聲音連接下一幕,直接過渡,音效轉場需要編劇比較精巧的設計和后期充分理解劇本,這種轉場最不生硬,但是也最難運用。
場景搭建篇:
首先說說什么是場景搭建,這個詞可能讓很多新人覺得不明覺厲,其實就是那么一回事。
場景搭建,就是利用對話,音效,泳懊枋觶把這個場景豐滿起來,達到讓聽眾聽得懂此時角色身處何方,能在腦內腦補出一個場景畫面。
場景搭建的方法:
對話搭建
音效搭建
BGM搭建
1.場景搭建中,其實最容易被編劇忽略的是“利用對話搭建場景”
使用音效和BGM搭建場景,編劇雖然能給提示,但是最終的效果還是要看后期。
在搭建場景時,隨手寫上幾個龍套是十分必要的。
Eg:
現在讓你塑造一個咖啡廳的場景,有些編劇會這么寫。
【咖啡廳的輕音樂】
【咖啡杯碰到盤子】【攪拌勺的音效】【啜飲咖啡】【把杯子放回盤子】
主角:(舒服的嘆口氣)咖啡還是不錯的。
這么寫,先不說后期處理起來,要有層次感會很困難,讓聽眾理解也比較不容易,大家會猜測這里是在喝咖啡,但是在不在咖啡廳則完全不會被考慮。
修改:
【咖啡廳輕音樂】
務生:兩位先生需要些什么?
主角A:聽說這里的咖啡不錯,要不要嘗嘗?
主角B:好啊,請給我們兩杯XXX
服務生:好的,請您稍等。
【杯盤碰撞、攪拌咖啡等音效】
這是比較直觀的表達場景的方法,同理,小吃店啊,街邊攤啊,都可以用老板以及其他顧客的龍套來塑造氣氛,表明場景。
再舉個例子,這個例子來自廣播劇《鎮魂》第一期的劇本開頭。
{序幕 1、半夜(2點)街道}
【偶爾有車經過,幾個醉酒的年輕人】【同時郭長城的腳步聲和說話漸近】
醉酒青年1:(醉意,迷糊的嚷)我還沒醉栽勖竊俸齲
醉酒青年2:(醉意,嘲笑)得了吧!路都(打嗝,下一句稍微含糊)走不直了。
醉酒青年1:(大笑)就你那戳樣還好意思說我?
醉酒青年2:(大笑)
郭長城:(嘟囔,略緊張)我是來應聘的,這是我的通知書——我是來應聘的,這是我的通知書——【建議從這里郭長城的聲音就差不多可以聽清】我是來應聘的,我叫郭長城,這是我的通知書——我是來應聘的,很榮幸能加入特殊調查處,我叫通知書——啊,不對不對,我叫郭長城,郭長城……【撞到醉酒青年,踉蹌(小聲)哎呀……
醉酒青年1:(被撞不爽)哎呦我操!不看路啊你!眼睛長屁股上了?!
郭長城:(連忙,快速嘟囔)對不起對不起……【繞過青年,腳步聲】(繼續嘟囔)我是來應聘的,這是我的通知書——我是來應聘的,這是我的通知書——
醉酒青年1:(不爽)哎?我說這人……
【青年2拍青年1】
醉酒青年2:行了行了,就一個傻逼。
【兩個青年聲音漸遠】
【郭長城獨自走的腳步聲,小場景到公安局樓下(建議場景比上一個更安靜)】
郭長城:(自言自語)郭長城你可以的,別你二舅丟臉,我……我叫郭長城,我是是來應聘的,這是我的通知書……【一陣大風,腳步聲停,風停】(冷的哆嗦的感覺)嘶……這大半夜的真冷……【一聲表示警覺的音效】(猶豫)這兒就是……特別調查處?【從口袋里面拿出紙,打開】(低聲念)光明路4號不臨街公安分局,特別調查處……【把紙折起來】就是,這棟樓了吧……
為了讓大家看出編劇如何擴充場景的,我把這一段相對應的原文貼出來。
————————
凌晨兩點半,露水下來了,空氣開始變得潮濕。
又潮濕,又粘膩。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風,角落里總好像有什么東西的影子在那晃來晃去,人走在街上,老是覺得背后有東西在盯著自己。
郭長城就是在d個時間,拿著他的通知單走進了光明路4號。
————————————
以上
為了更好的體現這個場景是半夜,編劇選用了增加幾個龍套的方法,不僅更加容易聽懂,讓聽眾身臨其境,更能通過適當修改原著達到升華原作場景的效果。
2.音效搭建:
自己腦補這個場景時,想一想,都會有哪些音效。
同時,這些音效要能找得到。
不要拿【簪子插入頭發】【太陽升起】【櫻花飄落】【一陣香風】
這種音效為難后期。
同時參考part1,看看你的后期需要你給什么樣的提示,如果不喜歡寫音效,那么就寫清楚一些人物動作,大致氣氛。
3.BGM搭建
描述此幕大致氛圍方便后期尋找BGM。
參考part1,看看需不需要給你的后期寫一些BGM描述,比如BGM在哪里入哪里出,哪里高潮。
BGM使用的好能給劇增色很多,樓主舉例推薦《青沫》。這個劇中BGM的數量其實不多,但是每次都很巧妙,能夠帶動情緒,編劇們研究一下也可以幫助新人后期或者不擅長營造氣氛的后期寫一下BGM提示。
但是從專業角度上來講,后期應該比編劇研究這些研究的多。
part4:音效篇&一些氣氛渲染學習
說起音效篇,又該說請看part1
說到底,這些東西并不是編劇重點研究的,重點研究的還是劇的結構以及臺詞本身。
那么說一下樓主個人觀點吧。
① 并不是所有的后期都是大神后期,給一個場景描述就可以搭建出讓人滿意的場景,更何況后期又不是我們肚子里的蛔蟲,一個簡單的場景描述,你確定他想象中的就和你想象中的就一樣?
② 有時候,你可以用到各種創意的音效烘托氣氛,而后期可能并沒有想象過要用到這些,只是中規中矩的做。比如回憶令人傷心的往事,你不描述音效的話很可能后期就用一個【前情提示音】或者【閃回】的音效切換了,但是這種情況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音效可以選擇使用,并且效果奇佳。比如【水滴落在水面的音效】【風吹過樹葉的音效】【清脆的風鈴聲】這些音效在這種地方使用比較能讓人在聽覺上產生【回憶】的感覺,不是用來硬牡拿枋齔【暗模而是給人一種感受。
③ 你寫清楚了,表達的是你作為編劇的意見,看不看是后期的事,但是寫不寫就是你的事了。劇組的任何人都不應該是一言堂,我不認為后期有不尊重編劇看法的權利,他可以不采納,但是他不應該要求你不要發表意見。
寫清楚一些特殊音效也是必要的,如果描述法術對戰,想區別兩個人法術的不同的話,最好也給后期不同的提示,如角色A【火系法術遠程攻擊】角色B【水系法術遠程攻擊】角色C【冷兵器近戰】不管怎么描述,要讓后期理解區別。如果你每個地方都是【釋放法術的音效】,后期也只能做出來“打匾煌”的效果。
音效的用處,上面已經提到了,用于搭建場景以及轉場,還有就是渲染氣氛了。
想想恐怖片,你要是關了聲音看,就沒那么恐怖了吧,一些突然出現的音效以及恐怖的BGM讓片子更恐怖。
不同的音效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除了恐怖片的匭,清脆的風鈴聲,水滴聲,鐘擺聲,風吹過樹葉等,都是影視劇里常見的帶動回憶氣氛的。相似的還有很多,有些音效并不是用來搭建場景的,也可以用來渲染氣氛。
當然這方面樓主研究還不是很多,可以咨詢自己的后期小伙伴一些音效的妙用。
BGM渲染氣氛,除了合適的BGM外,可以在自己的劇情小高潮處標注提示后期,讓后期注意BGM高潮等,推動氣氛。
【BGM走一段】適用于烘托氣氛,給聽眾醞釀感情的時間,同時讓劇顯得有層次,不會太趕。情緒醞釀需要一個過程,沒準聽臺詞聽不哭,一段淡淡的鋼琴曲走了一會就忍不住了呢。
part5:追求細節,追求更好的表現, 進階篇
細節可以追溯到很多方面,標點符號,CV提示,以及語言細節。
標點符號,能體現你希望CV怎么斷句,“……”能讓人覺得斷斷續續欲言又止。句號停頓時間比逗號長,多寫幾個嘆號CV很容易理解這里很激動。
CV提示,除了感情提示外,一些動作提示如(閉上眼)(皺眉)(猛地站起)結合臺詞更容易讓CV和后期理解場景。
語言細節:
排比句一句比一句語氣濃烈,更利于抒發感情,反問句一般比陳述句更好發揮等等。
鲆反復用某個詞語,比如某角色每句話之前都要帶個臥槽,CV念不煩聽眾也會聽煩的。
一個字的臺詞不好發揮,比如”嗯“肯定沒有”好的,我知道了“好發揮。
一個”嗯“還好,兩個人對話,一個人一直說,另一個人只會”嗯“,會顯得沒有對話感,性格冷漠也不一定要這么表現。
打磨臺詞,千錘百煉為一“綠”的故事想必大家聽說過。
臺詞同理,琢磨過的肯定有所不同,大家想想童年經典如《宰相劉羅鍋》的臺詞,再看看最近一些古裝爛片的臺詞,就能知道光從臺詞上來講,劇本和劇本的差距就能差多少。
這一塊吧,真要想說,能寫出一本書來,當然樓主學識不足并講不出太多,只能說中國的語言文化太博大精深,寫作這個東西,不管是劇本還是小說還是散文,其實都有共通性,寫的多的人都會有點自己的看法。
就改編來講,能夠發揮的不是綞啵語言多是基于原作的,要保持原作的風格。原創編劇尤其要打磨臺詞。
part6:關于原創編劇的一些拙見。
現在的網配圈編劇們基本在走兩個極端。
一種就是覺得改編很簡單,所以就上了的編劇。
一種是從寫手轉戰過來的編劇。
如果單說改編的話,確實是語文比較好的旁友們,多看看大大們的劇本,自己總結一下,基本就能上手,想做到精巧的改編還是需要在文字研究上下一些功夫。
但是原創的話,有很多人表示,我有腦洞,我會說話,那么我就可以寫。并且覺得原創比改編簡單。
其實寫原創本還是需要一些文學素養的。當然不排除有些人雖然沒寫過小說之類的但是很有天賦,上手就寫劇本也不至于寫的太差,但是絕大部分人,如果寫作練習上做的少,上來就寫原創本,絕對是有硬傷的。
高潮設置不抓人,伏筆埋不好,情節不緊湊沒有鉤子,那么你有再大的腦洞都只能讓人新鮮三分鐘,聽聽你的設定,然后就喪失興趣了。
原創本,包括小說,基本是這兩種,求“新”和求“深”
寫作的時候,如果想吸引人的眼球,很多人選擇求“新”,寫別人沒寫過的東西,做別人沒做過的設定。
打比方,最近幾年興起的或者傳入中國的新設定“ABO”“哨兵向導”“快穿”“無限流”
這些設定都是能短暫時間吸引眼球的,因為同類作品少,大家還沒看膩。
所謂腦洞,在我看來是一種求新,就是寫奇思妙想,大家沒看
的東西,也比較適合新人寫手編劇。
而真正厲害的寫手求“深”
我們不去說那些離我們很遠的嚴肅文學,就拿網絡小說舉例。
公認的文筆好的幾個網絡小說寫手,他們其實都不太寫這些大熱的新興設定。
沒有多少人會說她們腦洞大,但是她們
讀者永遠是最多最忠誠的。
拿今年完結不久的紅文《過門》舉例。
竹馬竹馬,破鏡重圓。
從題材上講是無數人寫過的東西,從情節上講沒有任何新穎的情節。
但它就是感動了無數人,因為作者能抓住大家抓不住的感動點。把人物的心里變化揣摩的非常好
這些心里活動就像是曾經的我們,都去彷徨思考過的。同時把一個簡單的題材寫的比較深,透過人物可以看到一個社會的縮影,及時這個縮影不完整,也不夠全面,但是在耽美小說里已經算不太容易的了。
除了“新”和“深”
還有就是立意。
這個立意可是不是很新穎的立意,但是如果你能做到不刻意點立意,字里行間讓讀者體會你想表達的,那就很了不起了。
現在網絡小說最缺的也就是這個“立意”。大多數文章就是為了談戀愛而寫,反復證實的東西就是兩位主角相愛,沒有其他的立意。
又“新”又“深”的也不是沒有。雖然不是很喜歡易修羅,但是她的《契子》在網絡小說里可以算的上占這兩點了。
并不是說寫愛情就寫不出脫俗的東西(你看簡愛)。好的作品是能引人思考,不管你寫的是什么,如果別人看完了,能根據你的東西思考很多東西,q就是成功了。
求“新”的東西大多是引人好奇的,看過之后就不太去思考了。
求“深”的東西比較能引人思考,看作者筆力以及閱歷。
求立意的東西網絡作品太少見,且專業的人那么多,我就不丟這個人去分析了。
而現在有些原創q,新和深都不占,編劇還覺得自己寫的挺萌,這就是文學素養問題了,實在不是很推薦不經常寫作的旁友嘗試原創本。
然后寫手轉過來的編劇,最開始寫劇本時,我見過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研究廣播劇和小說的區別。會寫很多不容易聽懂但是看的懂的東西。
廣播劇要用對q表達一切,和小說還是有區別的,不過經常寫作的旁友們應該能很快找到關鍵點進行改進。
總之,想寫好原創的話,最好經常進行寫作練習吧,劇本是一劇之本。
帖子 來自 廣播劇吧 作者:梓非喻